close

【安全環境,成長否侷限】
人們往往會花很多心力去防止小孩子做這做那,弄得大人精疲力竭,不如製造一個環境讓小朋友什麼都可以做,就不用緊迫盯人了.....
沒有電視只有書香:在孩子具有足夠認知與好惡及行動力之前,我們家就把電視搬走了。.....我們改成家庭電影院,用單槍投影設備,每週一至一次陪同孩子一起看影片。....家裡除了「空間留白」是一大特色之外,書是另外一項元素。....還有一個特色,就是大桌子,這個客廳裡唯一的家具也是AB寶每天放學與蘊慧一起讀書的好地方。....小孩子在沒得選擇,沒有其他誘惑之下,就可以愉快且專注地培養出好的生活常規,而且親子關係也會比較好。
小孩最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,這種親子的互動價值不是任何物質可以取代得了的。甚至只有拿掉外在的且過多的文明干擾,才得以呈現出陪伴孩子重回自然,尊重生命的習慣。
我們沒有辦法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,無微不至的照顧著,因此從小養成好的習慣,以及透過孩子的認知與同意所形成的紀律,就相當重要了。所謂紀律就是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下還願意這麼做,養成過程裡,父母親以身作則是關鍵因素。
【小嬰兒的偉大戒斷】

面對孩子與我們有不同的看法時,我們其實不必用高壓的態度「教」孩子,而是要去了解他們,引導她們。換句話說,少一些命令式的教訓,多一點溫暖的分享。我們要區分陪伴與干涉是不一樣的,孩子喜歡有人陪伴,但是討厭別人干涉。若是父母在屢屢看不慣的心情下強制孩子改變、不斷地干涉,那麼倘若干涉成功,孩子雖然屈服了,但這其實也同時養成她們「依賴」的習慣。
我常常以紀伯倫的<弓與箭>這篇詩來提醒自己:
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,
他們是「生命」的子女;
你可以給他愛,
卻不可以強加你的思想,
因為他有自己的思想;
你可以給他身體的居所,
卻不可以禁錮他的靈魂,
因為他的靈魂將居於明日之屋。
你是一把弓,
你的子女是生命的箭;
你可以盡力把它送向遠方,
卻不能規定他的落點。
【大自然不在圖鑑裡】
只要家長放鬆心情,拋開時間壓力與功利的學習效益,甚至閉緊嘴巴,不要讓「很髒」、「危險」這些話脫口而出,跟隨孩子的好奇心,一起重新認識大自然就可以了。
【學習何必捨近求遠】
會搬到山上,是希望讓孩子從小就能親近土地,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神祕。自然的生命力,正與孩子蓬勃茁壯的生命相合。我們不想擠在水泥叢林裡,沒有窗戶,沒有風景,沒有陽光,視野始終被限制在三公尺、五公尺之內,忘記了其實在屋頂之外,我們的頭上還有星空。
的確,當我們失去了星空,失去對浩瀚天體的無窮無盡有所體驗;當我們的孩子失去了晚上到森林裡傾聽與觀察各種生物的機會,那種遇見生命的感動心情、想像力、創造力的萌發,也會逐漸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失去。
【離開地表爬樹去】
爬樹叔叔說,讓孩子爬樹,擺盪在半空中,可以給他們不同的視野看世界,在小小的成長心靈中,這樣的實際體驗,相信是深刻而且有影響的。
【陪孩子在天籟下起舞】
點燃孩子的好奇與熱情,才是一切學習的根本。孩子天生擁有好奇心,可惜往往被家長或學校老師在急切的知識灌輸下,一次又一次給澆熄了....
如何保持孩子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呢?這需要有大人陪伴著他們。父母最好只是陪伴,只是傾聽,最積極的作為頂多是鼓勵與引導。
即使我們不知道任何自然知識,我們也可以陪著孩子看看天空,看黎明與黃昏的彩霞,看流雲看星光,你也可以陪著她們聽聽風聲,聽大自然裡各種細微的聲音。我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,重新使用眼睛、耳朵、鼻子和指尖,讓很久沒有仔細感受的器官活起來。
帶孩子接近大自然,很多家長會去給孩子買個望遠鏡,但是我建議,可以買個自然觀察專用的放大鏡。因為透過望遠鏡觀察,是疏離的,但是以放大鏡看自然裡的小花小草、石頭及各種可愛的小生物,除了是一種參與,同時也會在原本看似平淡無奇的事物中看到另一個世界而驚喜連連。另外,與其讓孩子用相機拍照記錄,不如讓她們用鉛筆和素描本塗塗畫畫,同樣的,相機只是單純的記錄,而素描是一種主動學習。即使你用相機拍照時仔細看了兩分鐘,但是兩分鐘一到,學習即結束;但是在素描時,我們大腦必須與過去經驗結合,這就是主動探索與學習的歷程。

【考試是壓力還是鼓勵】
重要的是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,考試成績不重要,把不懂的弄懂才是目的,....所以我們會讓AB寶準備一本「錯誤本」,把寫錯的、曾經搞不懂的,通通分科記錄下來,也養成她們自己做學習筆記的習慣。
【冒險,豪邁溫柔心】
我們必須容許,甚至要創造一些機會,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受點苦,或者讓他接受挫折好好地哭一哭。
與其說「當心車子」,不如說「走在白線右邊」;呼喊「小心,不要掉下來!」,不如說「右手握好樹枝,左腳踩在樹幹上」;一定要讓孩子能夠想像「該去做什麼」,而非「不去做什麼」。
外國教養方式通常是孩子還不會走路就先教該怎麼摔跤才不會受傷,而台灣的父母通常是避免孩子摔跤。前者會讓孩子積極進取且懂得保護自己,而後者只會養成逃避的習慣以及碰到意外只會惶然無措。
【來自陌生人的溫暖】
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要不吝於給小孩擁抱,甚至要讓小孩養成擁抱的習慣;老師也應該不吝於擁抱學生,傳達彼此內心中最單純喜愛的習慣。
【忙碌是愛與體貼的大敵】
陪伴孩子的重點不在時間長短,而在於品質。....所謂陪伴,應該是能創造共同的回憶。因此,我們經常會與孩子一起做些什麼事或共同完成一個作品,在假日參加活動時,也盡可能全家一起出動。
我們家居空間的規劃,在客廳中除了整片的書牆外,只有一張比乓乓球桌還大的超大書桌,是全家人寫功課或工作閱讀的共同空間,臥房單純只是睡覺用的地方,因此即便大人或小孩,每個人事情再多、再忙碌,也都是生活在一起的。
【跨上單車,上一堂勇氣課】
也許,您的孩子們現在正在讀與台灣地理相關的課程,我們不希望那些地理名詞只是背誦的資料,因此前年暑假,曾經開車依著課本提到的地方親自走一遍,不過,總是覺得開車還是不夠理想,應該要用一種更親近土地的方式讓孩子能有真正的體驗,至少能讓他們的汗水可以融入台灣的土地。單車之旅是個很好的選擇。
 【笑聲!不一定從電視來】
AB寶固定會看公共電視的英語教學與下課花路米,中、高年級以後看紀錄片與不同國家的影片比例逐漸增多。重點是,看電視必須是在我們有意義且主動選擇之下進行,而且當成是親子共同學習的一部分,當撼們一定陪著孩子看時,就會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節目了!

讀後感想:
1.作者常在家中辦聚會,原因是不希望為了孩子而改變父母的生活,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從小習慣與許多陌生的大人或小孩互動,培養與人應對進退的禮儀。讓我也很想學小米果媽媽組個play group,號召親朋好友的孩子,大家定時聚會,讓孩子可以一起玩。哎....真希望能早日擁有一個自己的家.....
2.每次讀完都會有種想搬到山上或郊外住的衝動,但....交通及未來就學仍是需考慮的....
3.已和阿修達成共識,未來我們的家會有電視,但不會有第四台,電視只是拿來看DVD用的;除此之外,會有一大面的書櫃,裡頭擺放各式書籍。省什麼都可以,就是買書的錢不能省.....
4.很喜歡<弓與箭>這篇詩,寫得非常貼切,考慮將它放進晴晴未來一週歲的寫真書中。
5.很讚的一本書....如果你(妳)也希望孩子多親近大自然,那麼這本書一定要研讀,書中對荒野保護協會也有詳細的介紹哦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阿Do 的頭像
    阿Do

    在森林深處......用力呼吸

    阿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