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期編採社群行銷志工培訓兩天一夜的期初旅行,就在這氣溫微涼的初春三月天,於三民高中悄悄拉開序幕。
不同於以往所上過的蟻基訓和解說員的培訓課程,這次沒有活動暖身認識學員,就直接開始進入課程。第一堂課是「採訪實務」,講師是總召麋鹿,講解了問的風格、提問的基本原則及核心精神、採訪要做的事等,利用兩個小活動讓我們練習提問,學習著一次只問一個問題,從上一個問題可去思考下一個問題的可能性。接著又讓我們用分組討論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需要做的工作,從各組的口頭報告即可知大家都能抓住重點,可見大家對於採訪者和被訪問者應做的功課都有初步概念。採訪涉及了周延的事前準備工作、採訪中的應變能力、採訪後的資料整理及撰寫,層層相扣,才能完成一篇完整的報導,在這第一堂課,我們走進了採訪的迷霧森林,一窺究竟。
第二堂課「荒野人的故事」,由親子團的黑曜石來分享。在進入荒野前,他是個生活裡只有「賺錢」這件事的律師,彷彿金錢能帶給他成就與滿足感,不自覺自己的情緒已被金錢綁架,直到有一天發現了自己的問題後,他帶著孩子加入了荒野親子團,就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,人生下半場,開始與荒野同行,付出自己的專業,來為環境盡一份心力。無論是反台泥、花蓮縣道193拓寬、雙溪水庫建造或是大潭藻礁等事件,都有他的身影。他一一為大家解析這些事件的始末及可能造成的影響,在他的身上,看見了「唯有了解才會關心,唯有關心才會行動,唯有行動才能有改變的契機」。在荒野,總是能因人而感動著,感受到夥伴們無私的付出,於是也願意一起投入其中,常聽荒野人說:「不是自己為荒野做了什麼,而是在荒野得到了太多,所以只是盡自己的心力回報而已」,荒野人的故事總能觸動人心,自己總能被感動著,而這些感動的故事,仍一直持續著,形成一股善的循環,在場的大家,也將加入這場善的饗宴,因為,此刻已是改變的開始。
下午「社群行銷與編採經營」為我們揭開了社群行銷的面紗,原來我們平常在使用的社群軟體,背後有如此深奧的行銷學問,帶來的效益如此龐大。社群行銷的兩大要件為內容行銷及社群的互動與擴散,因此經營社群成了行銷荒野的重要管道;一個好的內容需具備:感動人的故事、美照、感人的影片,而標題是否下得好也成為讀者是否會點進去閱讀的關鍵,若能有高的觸及率,便能帶來可能的影響與改變;環境行銷需先了解問題,再來思考不同面向,接著傳遞人與環境的關連故事,最後是教育及誘發行動,這四個步驟先從知識面著手,有了初步的認識後,再產生情感的連結,最後是行動策略,循序漸進地達到目的。這是一堂精采的課程,海星用很多的問答讓我們思考,也用很多的數據及實例讓我們明白其中的關連與效益,這一堂課,讓我真實的感受到行銷無所不在,重要的是你能否善用它。
在還沒上「悅讀荒野的EDM設計」課前,一直認為EDM的設計不簡單,聽了小白鷺的說明後,發現原來軟體一點也不難,用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來,但難的是創意發想,那些設計的原則雖然都懂,但真正要實作時卻腦袋一面空白,好不容易構想了初稿,在聽了同組成員的分享後,不禁讚歎大家的創意無窮,自己真的老了。人最有創意的時期是未入學前幼兒階段,未經社會化之前,而今我已是成人,經歷了多年的社會歷練,那些創意似乎離我好遙遠,再回頭看「從五種人格看海報設計」,小新型用創意的方式引人注意,我覺得缺乏創意的自己不太可能走這種風格。
第二天早上是我期待的五股濕地戶外解說,上編採培訓又可以順道參訪五股濕地,對日後定點選擇可以先行了解,真是一舉兩得。每次上解說課,我都很會認真的做筆記,如今的我要將鉛筆字從筆記本裡跳出,轉換為電腦裡的文字,記錄下來,日後才能複習:
一、濕地的三要件:水、泥巴、草;濕地植物的特性:耐風(ex.葡伏莖)、耐曬(ex.葉粗且有毛)、防鹽。
二、三葉草的三葉代表著愛、信仰與希望,第四葉代表著幸運,所以若能找到第四葉,就代表找到幸運。白色三葉草是外來種,其葉上有白色花紋;黃花三葉草是台灣本土種;紫花三葉草也是台灣本土種,其葉較塌、皺,有重疊。三葉草對土地是好的植物,因為牠與根瘤菌可以共存,故可防蟲、肥沃土壤。
三、桑樹有分公、母,公的花為穗狀,不會結果;母的會結聚合果。
四、單葉鹹草:莖硬且呈三角狀,將其剖半曬乾後,可拿來綁粽。
五、彈塗魚:小彈塗魚用跑的;大彈塗魚用跳的(尾鰭);中彈塗魚(大青彈塗魚)跳不起來,尾巴會留在地上。
六、網紋招潮蟹:很耐污染。
七、菊科植物:頭狀花序,花從外開到內,ex.向日葵、大花咸豐草。(一朵花的條件:雄蕊、雌蕊、花瓣、萼片)
八、苦林盤:防風植物的一種,雌蕊較長。
九、四種常見野草:
1.巴拉草:外來種,葉短有毛,莖有白毛,莖空心。
2.蘆葦:外來種,中間無梗,空心莖,葉子觸感滑滑的。(蘆葦若長太多有陸化現象,水進不來)
3.芒草:葉緣有細刺倒勾,背面中間有柄且較粗。
4.象草:與芒草很像,葉背中間有柄較圓。
十、棲地營造的目的:為了讓各種大小生物皆可棲息。
前一晚被蚊子吵到睡不好,一早又去五股濕地吹風,下午再回到教室,已是頭痛又精神不濟,故下午的兩堂課覺得自己似乎處於一種恍神狀況,沒寫什麼筆記,印象深刻的是這句話「寫作就是記錄,觀察─整理─感受─描述」,這似乎是現在在寫作的自己在做的事。
兩天一夜的小旅行,吸收了許多實務經驗及分享,收穫滿滿,但仍要實作後才可見真章。另外也深刻感受到目前「悅讀荒野」網路行銷的迫切與編採人力之缺乏,算了算,講師好像一共只有麋鹿、黑曜石、海星、小白鷺,似乎真的很缺人,而編採的三位講師不斷地在安大家的心~採訪不難、EDM不難,而寫作門檻也不高,只要具備正確性、時效性及通順即可,頓時有種被洗腦的感覺,覺得自己好像做的到。
最後,感謝籌備此次旅行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和「海豚咿咿叫」小隊所有成員,我以身在此小隊為榮,僅以此小記錄獻給你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