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很有感的一段話~不論你的孩子現在是什麼樣子,有什麼令你有些擔憂之處,我目前更了解的是,讓孩子一步一步得到自己的能力,長著自信,會是關鍵。內向一些的、外向一些的、動作慢的、動作快的,其實都是一樣的。

 

 

 

今天在看到婉琪寫的一段文字,很有感,想將它記錄下來~

 

一到四年級是最天使的孩子。遊戲與想像創造能力都還充滿,還保有很多自己。

工整的字。有表達力的圖。具有很高的手作興趣,喜歡彼此之間的遊戲、對知識能感到好奇。今天我與這些兒童相比,讓我更能明白孩子這些東西都還茂盛。

一到四年級的兒童,情感上還是相當撒嬌的。成人如何對孩子,因此相當重要。肯定著孩子的一點點努力,讓他們長著能力,逐漸更為獨立。我想這是孩子邁向自主的關鍵時期。

不論你的孩子現在是什麼樣子,有什麼令你有些擔憂之處,我目前更了解的是,讓孩子一步一步得到自己的能力,長著自信,會是關鍵。內向一些的、外向一些的、動作慢的、動作快的,其實都是一樣的。

婉琪又說:內向也會有她自己整理自己的方式。反而是家長怕,所以孩子失去了信心。家長更有信心,孩子就更有信心。

當媽媽的,總是有很多的擔憂,尤其我是謹慎又多慮的個性,當孩子還是嬰兒時,擔心孩子半夜踢被、擔心孩子生病,初上幼兒園時擔心孩子在幼兒的適應不佳,等孩子上小學了,又擔心現今體制內的教學方法及內容不夠多元及跟上時代,似乎有好多好多的擔憂,同時,也有好多好多的不懂,於是,我讀教育書籍、參加讀書會、上家長成長課、看網路教養文章,我想,我是一個認真的媽媽吧!書不會白讀,有一些想法透過別人的分享,漸漸在改變,有一些擔憂,也漸漸在放下,印證了一句話,父母都是當了父母後才開始學習當父母的。

以前,總是擔心著兩個孩子太內向、害羞,在團體中總是沈默著,缺乏信心。晞還小,還比較不擔心,但晴愈大就愈擔心,每次參加活動,同年齡甚至比晴還小的孩子都踴躍發言,只有晴靜靜的坐著,即使知道答案也不願意舉手,又或者不知道答案,也不願意猜猜看,這謹慎又內向的個性真是跟媽媽我很像。當媽的心中雖焦慮,也只能一直鼓勵著晴,與晴對話,試著想知道她的想法,為什麼不願意把知道的說出來,她總是回答~就是不想講啊!有時用一點小利誘,讓晴舉手發言,有時有效,有時沒效,後來讀了一些書,也漸漸放下了,想著,也許這就是晴現在的樣子,也是她的獨特之處,我應該要學著看到晴的好,而非一直看到她的不足之處。於是,我發現到晴雖然沈默著,但學習是專注的,也有在觀察著身邊的人事物,私下,她會與我分享自己的觀察,漸漸的,她會舉手發言了,雖不像其它孩子一般次數頻繁,但至少她願意舉手了,而在英文的學習上,因為換了一個英文環境,小班制而她又常受到稱讚,漸漸的,我發現她在英文的學習上變得有信心,連帶的在其它事情的學習上也有一些改變,似乎在放下擔憂後,反而看到更多。所以看到婉琪寫的這段文字很有感,晴一直是個有自己想法又特別的孩子,我相信如同婉琪說的,她有自己整理自己的方式,我能做的,就是陪伴與鼓勵吧!

106.08.09讀到網路上的一篇文章:《外向媽媽羅怡君X內向女兒:擔心內向孩子,是因為不懂如何愛她》寫的一段話:

有些內向孩子的動力來源,不是為了獲得「外在」的肯定或讚美,而是那份由內體貼他人的善念;他們不是不願意突破,而是還沒有找到驅使他們改變的動力。

想想平常大人們「鼓勵」孩子的誘因或說法,如果是建立在「不要輸給別人」的競爭心態,或是「這樣才能得獎、老師才會喜歡」的肯定條件,對內向孩子而言不僅一點吸引力都沒有,反而正是他們最討厭的事。

跟內向孩子在一起其實很幸福,雖然他們不喜歡驚喜,卻能常常帶給其他人出乎意料的溫暖,這份天生穩定淡然的氣質,是不是才是我們最值得珍視和保留的特質呢?

想想,晴是個溫和的孩子,也從不與人競爭,每次看著晴安靜的閱讀或是做著自己的事,總會讓我不禁心中暖暖的,微笑著欣賞晴那份穩定淡然的氣質,我應該好好珍惜及欣賞這份特質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